当前位置:新闻详情

心理普查十问

2024-10-31 07:28:52

随着新生入校完毕并逐渐稳定下来,各高校的心理普查工作也陆续开展起来了。关于心理普查,想必许多同学都会有些疑问。我们汇总了一些关于心理普查的常见问题及其答案,希望能解除你的疑惑。


问题一

什么是心理普查?

心理普查是一种系统的心理健康评估方法,它通过标准化、客观的评估工具,如问卷和量表,对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解和掌握。心理普查的目的在于评估个体或群体在某一时期的心理特征和状态,以便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干预。

问题二

为什么要做心理普查?

心理普查是学校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高效而专业的渠道。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持续动态变化的,面对全校上万名同学,辅导员和心理老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但专业的心理测试问卷和学生的诚实答题,就可以达成这一目标。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中写道: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高校每年应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合理增加测评频次和范围,科学分析、合理应用测评结果,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建立健全测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止信息泄露。

问题三

心理普查对学生有什么帮助?

心理普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也是筛查心理特情学生的重要手段。由于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表现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容易被发现;而公众通常对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当事人有误解,当事人通常也会有病耻感,这就导致想要寻找帮助的当事人不敢去寻找帮助,从而耽误了干预和治疗的时间。通过心理筛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需要干预和治疗的学生,并及时给予帮助,这也更有利学生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心理普查是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的方式。通过定期心理普查,可以提醒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觉察自身心理状态,遇到问题及时寻求帮助,解决当前的心理困扰,让大家更高效地学习和生活。

问题四

为什么所有新生都要参加普查?

参与心理普查是每一位大学生的权利,同时也是义务。一般来说,我们所安排的心理普查及心理测验都是从关注同学们的发展角度出发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同学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征,以便更好地促进自身心理素质的发展。

问题五

参与普查后会不会泄露个人隐私?

心理普查的数据由学院专职心理老师保管,结果严格保密,除心理老师之外,只有学生本人及其辅导员有权限查看测验结果,辅导员和心理老师也会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会泄露学生隐私。注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十六条“学校和教师应当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规定,如学校或教师发现学生有需要家长协助解决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则应主动与家长沟通,事先告知学生这样做的原因和作用,尽量征求学生本人的同意。

问题六

心理普查过程中需注意哪些事项?

心理普查过程中需要确保做到积极配合,求真务实!具体如下:

1)准确完整地填写个人信息,不漏填或乱填。

2)整个测验由自己独立完成,不可议论,不要受他人影响,也不要影响他人。

3)实事求是,不要有任何顾虑,不必反复琢磨,凭自己第一印象,尽快作答。

4)每个题目都要做出选择,不可回避不答。

问题七

心理普查的结果准不准?

心理普查所使用的量表都是经过多年实践检验的专业化量表,均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也就是说,相比其它非专业量表,心理普查的结果更接近参与者的心理状态。但是,心理的测量不同于物理的测量,没有百分之百准确或精确之说。另外,心理普查的结果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参与者的因素最关键。只有参与者越认真参与,测验结果才能越接近真实情况。如果参与者随意填写或有意说谎,可能会降低结果的有效性,有效性太低的测验的参考价值就不大了。

问题八

何对待心理普查的结果?

心理普查的结果只表示现实心理状况,不存在“好”和“不好”的问题,只存在“准”与“不准”的问题。但也必须指出,由于人的心理具有复杂性,这决定了任何心理量表的结果,都只能是给被测者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提供一个参考。因此,对于心理普查的结果,我们要有科学的态度。虽然正规测试比起非正规测试更接近被测者的真实情况,但也不能对心理普查的结果过分迷信,特别是不能随便给自己“扣帽子”、“贴标签”,然后背上一辈子的阴影。另一方面,完全不相信心理普查的结果也是不对的。事实上,在测试过程中,参与者越合作,测验的结果越准,结果的参考价值就越大。

问题九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健康的标准很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国内学者樊富珉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7个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问题十

如果普查结果显示有心理问题怎么办?

如果心理问题比较轻微,我们可以通过宣泄、运动、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自行调节,但是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者持续时间很长无法自行调整改善,我们就要勇于寻求专业帮助,善于求助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全校师生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全国有许多免费的心理热线,我们也可以去医院精神心理科或者精神专科医院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