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详情
家长课堂:别让家暴毁了孩子
2024-11-28 02:23:53
作为心理咨询室的辅导老师,我们会接触许多来访学生,他们带着不同的困扰过来,分享他们的过往,我们共同探讨他们情绪问题或行为问题的成因,试图让他们更理解自己、更接纳自己。其中最令人心疼的,往往是那些遭受了暴力对待的孩子,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甚至性暴力,而所有暴力中给孩子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家庭暴力。因为家庭本该是能够给孩子爱和关心的地方,本该是避风港,本该是治愈孩子的力量源泉,却给了一些孩子最深最大的创伤。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私密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法外之地,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意识的增强,反家暴的措施和介入手段在不断完善,但家暴情况依旧大量存在。
一、什么是家庭暴力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二、家暴对孩子的严重危害
1.身体伤害
家暴直接作用于孩子的身体,可能导致各种外伤,从轻微的擦伤、瘀伤到严重的骨折、颅脑损伤等。
2.心理创伤
孩子长期处于家暴环境中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可能会变得极度自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总是自我否定。比如,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不敢和同学正常交往,害怕自己做错事被嫌弃。
还会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对周围环境充满不安感。在家暴的阴影下,孩子可能会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听到一点动静就会害怕是父母又要发火打骂自己了。
更严重的会导致孩子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过去遭受家暴的场景会不断在脑海中重现,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3.行为问题
孩子可能会模仿暴力行为。在家中看到父母用暴力解决问题,他们在与同龄人相处时也可能会采用攻击性的行为方式,比如在学校里欺负其他同学。
也有的孩子会出现反社会行为,故意违反社会规范和学校纪律,如偷窃、破坏公共财物等,以此来发泄内心的痛苦和不满。
还有些孩子会变得极度退缩,回避社交活动,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外界接触。
三、如何防止家暴
社会应该加强宣传关于保护儿童免受家暴的法律法规。例如,我国的《反家庭暴力法》明确规定了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制止和处罚措施。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知道家暴是违法行为,同时也让孩子知道自己有权利受到保护。
一旦发现家暴行为,执法部门要严格依法处理。社区工作人员、学校老师等如果发现孩子有遭受家暴的迹象,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要迅速介入调查,对实施家暴的家长进行相应的处罚,如警告、罚款、拘留等,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家庭干预
督促有暴力倾向的家长寻求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危害,让他们学习正确的教育和沟通方式。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在发现有家庭暴力倾向时,要及时进行劝阻和调解,倡导家庭内部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矛盾。
五、社会支持系统
学校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状况,发现有遭受家暴迹象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向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同时也要和家长进行沟通,提醒家长注意教育方式。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愿每个家都是孩子心中最温暖的归宿。